4月24日,由西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承办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训)第四次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云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雷韬,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时见,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牛治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江净帆,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出版社与期刊社党委书记杨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张发钧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教授宋乃庆主持,研讨会由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杨智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原计划在昆明举行,受疫情影响改为线上会议,但没有影响各学校教师参与的热情,来自20多个省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小学等单位的1000余位老师通过300多个视频点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指出,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乡村教师,推动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目前,重庆、湖南、广西、河南等多个省份,都实行“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的原则,推动和鼓励地方师范院校或职业院校增设全科专业,为乡村小学培养“一专多能”的小学全科教师,为乡村补充小学师资。这些全科教师,给乡村学校带去了新的教育理念,激发了教师队伍活力,促进了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牛治亮在致辞中表示,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响应教育部支持各地在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中开展全科教师培养,为乡村学校补充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小学全科教师的工作部署,各高等院校交流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经验很有必要。云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已跻身云南省省级一流专业行列。
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时见表示,本次研讨会已是西南大学组织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培训第四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相关文件的重要举措。西南大学积极创新,将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宋乃庆教授组织全国各地专家编写了小学全科教师教材,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一专多能”的素质结构,对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云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雷韬指出,云南省目前有26万乡村教师,学校包班现象比较普遍。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一是注重需求为导向,二是注重结构合理,三是注重课程改革。这些培养理念、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法,辐射带动了整个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教授宋乃庆在主旨报告中重点阐释了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意义,提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路径,并指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二是全面提升小学教师综合素养;三是借鉴发达国家培养全科教师的成熟经验;四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他比较了国内外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经验和推进路径,认为建设专门教材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具有重要作用。西南大学组织20多个省市70多所学校编写的西师版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系列教材,理念先进,实用性强,在200多所院校使用,具有开创意义。

在主题报告环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江净帆教授作了题为“走向综合:小学全科教师的现状与未来”的报告,浙江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所长杨和平教授作了题为“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几点思考”的报告,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侯宏业教授作了题为“教师资格免试认证 下的小教全科核心能力培养”的报告,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耿青松教授作了题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的报告,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吴骏教授作了题为“民族地区小学全科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研究”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刘慧教授作了题为“小学德育与小学教师培养”的报告,长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冉隆锋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的报告,中国教师研修网陈昌发副总编辑作了题为“新技术助力全科教师伴教助学新形态的探索”的报告,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出版社与期刊社党委书记杨毅研究员作了题为“好教材是怎样‘炼’成的”的报告。
张发钧社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规模大,质量高,效果好,各位专家的发言充分彰显了各校的办学特色。各院校就全科教师培养和培训实践中的体会和困惑,向本领域的其他同仁取石攻玉,彼此之间开展真诚而务实的畅谈。由于准备充分,这次研讨会非常成功。大家学到了更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会议效果良好。
西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供稿)